****
1955年,新中国首次授衔,开国将帅名单公布。十大元帅、十大大将的光环下,798名少将似乎成了“配角”。但你知道吗?这群“垫底”的少将里,藏着五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“战场疯子”——他们违抗军令、单挑王牌师、甚至逼着上级给自己“打下手”。今天的故事,会彻底颠覆你对“少将”二字的认知。
****
“违抗命令还能升官?这部队还有没有王法了!”1947年东北战场,钟伟少将的第五师接到增援命令,却扭头杀向敌军两个加强营。林彪的电报连发三道,他直接回怼:“打完了再检讨!”结果?东野两大王牌纵队被迫听他调遣,战后林彪竟提拔他当了纵队司令。另一边,龙书金的“攻坚猛虎”17师更离谱——三次被林彪“点名”单独执行任务,气得其他师长直跳脚:“凭啥又是他?”
**发展过程**
翻开战报,这些少将的彪悍堪称离谱:肖永银带18旅为刘邓大军开路,机枪架在吉普车上冲锋,吓得国民党军以为来了个“疯子旅长”;邓岳的部队被称作“暴风雨”,行军速度比骑兵还快,敌军刚挖好战壕就被包了饺子;丁盛更绝,衡宝战役中一个穿插,把白崇禧的“钢七军”拦腰斩成两截。老百姓编顺口溜:“碰上钟伟枪子儿飞,遇见丁盛腿别想回。”
****
1955年授衔时,有人嘀咕:“这些刺头儿能当少将就不错了!”确实,他们没指挥过百万大军,也没策划过淮海战役这种“大场面”。但质疑声很快被战功打脸——朝鲜战场上,邓岳打响志愿军第一枪,肖永银指挥上甘岭下半场,丁盛更是把某国“首都师”揍得连夜改番号。苏联顾问看完战报摇头:“这些中国少将,比我们的中将还能打。”
****
1962年,中印边境炮火连天。62岁的丁盛带着54军紧急驰援,部下提醒:“对面是参加过二战的正规军。”他咧嘴一笑:“老子打的就是正规军!”结果“瓦弄大捷”一战歼灭印军三个营,吓得对方指挥官崩溃大哭。而国内档案解密显示:当年被“嫌弃”的少将们,其实个个都是“战神备胎”——钟伟曾被内定指挥朝鲜西线,龙书金是解放海南的“隐形总指挥”。
****
如今战史教科书里,他们的名字总排在元帅大将之后。有人翻旧账:“钟伟违抗军令该处分!”“丁盛脾气比本事大!”更讽刺的是,某军事论坛投票“最被低估的将领”,这五位少将票数碾压众多上将,评论区却吵翻天:“按资历他们只配少将!”“你行你去打四平试试?”
****
看军衔,他们是将星里的“矮个子”;论战功,却是实打实的“巨人”。某些人总爱说“服从命令是天职”,可偏偏是这些“不听话”的少将,打出了最漂亮的逆风局。下次再提“开国将帅”,建议把“少将”和“能打”划等号——毕竟元帅运筹帷幄的时候,是这群“疯将”把刺刀捅进了敌人心脏。
****
“军衔高等于能力强?”看看这五位少将:钟伟敢拿一个师赌战机,丁盛专揍外国王牌,肖永银把吉普车当坦克开——现在某些“纸上谈兵”的将军,给他们提靴子配不配?
垒富配资-炒股入门知识配资平台-正规杠杆配资平台-配资网站首页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